近年来,桑拿按摩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,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。然而,近日北京一家桑拿按摩场所因涉嫌欺诈消费而暂停营业,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。

据悉,这家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桑拿按摩场所开业不久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,其中包括79岁的杨珍老太太。杨珍在体验了该场所的服务后,觉得效果不错,便充值会员卡,并在之后的两个多月里,频繁到该场所消费,累计金额高达十三万余元。

然而,到了7月底,杨珍发现自己的身体在按摩师所谓的“治疗”下,状况越来越差,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不适症状。在与店员交涉后,杨珍认为收费不合理,并试图要求店家返还费用,但遭到拒绝。无奈之下,杨珍向当地社区、派出所、市场监督部门等地反映此事,并计划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
对此,该按摩场所的老板陈先生表示,杨珍已经使用了服务,并亲自签字认可,因此只同意退还未使用费用约一万元,无法退还全部费用。目前,该按摩场所已经贴出暂停营业的告示,店内设施也被清空。

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,如果商家有明确的价目表,消费者在自愿消费且使用了服务的情况下,退费等要求是很困难的。但如果商家存在诱导消费、虚假宣传等行为,各界应尽最大努力维护消费者权益,不能让老年人陷入维权难的困境。
桑拿
事实上,近年来,桑拿按摩场所因涉嫌欺诈消费而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。这背后反映出桑拿按摩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监管力度仍显不足。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,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桑拿按摩场所的监管,严厉打击欺诈消费等违法行为。

首先,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桑拿按摩场所的资质审查,确保其合法经营。其次,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桑拿按摩场所的日常巡查,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行为。此外,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对欺诈消费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,提高违法成本。

同时,消费者在享受桑拿按摩服务时,要提高警惕,理性消费。在签订合同或充值前,要详细了解服务内容、收费标准等,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。一旦发现权益受损,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,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总之,桑拿按摩场所暂停营业事件再次提醒我们,在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中,要时刻保持警惕,共同维护良好的消费环境。监管部门、商家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,为构建和谐、健康的消费市场贡献力量。